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1097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7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Paraconchoeciadiacanthusn.sp.,anewspeciesofplanktonicOstracoda¥ChenRuixiangandLinJinghong(ReceivedApril16,19931acceptedJuly20...  相似文献   
102.
揭示Rankine涡风场模式和Jelesnianski风场模式之间的联系,并设计了一种台风风场分布模式,它的风速分布曲线落在Jelesnianski和Rankine涡两个风场模式的风速分布曲线之间,具有一个既优于Jelesnianski又优于Rankine涡的风速衰减速率,因此它同时克服了Rankine涡模式计算风速偏小和Jelesnianski模式计算风速偏大的缺点,以一种比较合理的变化趋势向远方衰减,成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台风风场分布模式。同时,文中提出的移行台风风场计算方法对宫崎正卫、上野武夫和Jelesnianski模式都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3.
拟小孔苔虫属Microporella和斑孔苔虫属Fenestrulina均隶于唇口目Cheilostomida有囊亚目Ascophorina皮壳次目 Lepraliomorpha裂孔超科Schizoporelloidea拟小孔苔虫科Microporellidae。这两个属的主要区别在于:拟小孔苔虫属具有鸟头体,而斑孔苔虫属无鸟头体。我们在研究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时发现,中国一些学者以前所报道的“纤毛拟小孔苔虫”并非 Pallas(1766)所鉴定的种,而是包括不同于纤毛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iliata Pallas,1766的5个不同的独立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拟小孔苔虫属的5个新种:空穴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vacuatus sp.nov.、小筛网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ribellata sp.nov.、无齿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inermis sp.nov.、异北方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antiborealis sp.nov.和项链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monilifera sp.nov.。这5个新种与纤毛拟小孔苔虫的主要区别是:5新种的口刺为2~6根,除无齿拟小孔苔虫的口上卵胞仅具一列边缘孔外,其他4新种卵胞前表面还有分散的穿孔;而纤毛拟小孔苔虫的口刺为6根,口上卵胞细颗粒状,无穿孔。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前人所定名为“马氏斑孔苔虫”的种并非 Audouin(1826)所描述的种,而是4种不同于马氏斑孔苔虫 Fenestrulina mallusii Audouin,1826的独立种,其中两种不属于污损苔虫的范畴,另外的两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斑孔苔虫属的两新种,即中华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Sinica sp.nov.和东方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orientalis sp.nov.。这两个新种与马氏斑孔苔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两新种口刺均为4~6根,受孕个虫有2根裸露的口刺;而马氏斑孔苔虫的口刺为2~3根,受孕个虫无裸露的口刺。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构造带发育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2期叠合盆地,其中中生代盆地群是在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发育的上叠盆地。盆地内部及周缘地质体均发现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烃源岩。准噶尔、三塘湖、吐哈、银额等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调查与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二连、松辽等盆地相继获得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赋存信息。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有望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5.
程光华  苏晶文  杨洋  赵牧华  王睿 《地质通报》2018,37(7):1177-1185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地质环境加速恶化、资源极大浪费等资源环境问题,现有地质工作体系在理论方法技术、调查要素与精度、专业划分与人才队伍、成果评估与实际利用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需进行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战略定位,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新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围绕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永续利用、永保绿色的长期目标,提出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构想。建立以地球系统论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国土空间多尺度全要素基础调查体系、全空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空中地面与地下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基于大数据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等为一体的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并建立新时代地质工作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地质调查成果认定与发布共享体系,以及中央省市三级地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需求,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6.
人类已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其成果已惠及千家万户。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却相形见绌,还未真正得到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它不同于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路。在科学研究中,什么是大数据研究呢?符合大数据3个技术取向的是大数据研究,采用全数据模式的是大数据研究,从数据出发的是大数据研究。文中介绍了我们利用全球数据库数据厘定的玄武岩、安山岩、大陆边缘弧玄武岩(CAB)构造环境判别图,其中安山岩判别图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玄武岩(MORB、OIB、IAB)判别图也不同于学术界早先熟知的判别图,是根据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厘定的。文中还讨论了大数据研究带来的一些可能很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如:1.在判别图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效果较好的图解,主要依赖的是主元素、过渡元素和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起到判别的作用?2.数据挖掘发现,全球大洋中脊中酸性岩极度匮乏,是否说明上地幔严重缺水?3.研究发现,中新世是全球岩浆活动最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全球还出现了许多重大地质事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4.中新世全球埃达克岩最发育,按照埃达克岩的出露,发现从青藏高原到喀尔巴阡可能存在一个巨型的欧亚高原;5.根据对新生代苦橄岩全球时空分布研究,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全球热点问题等。文中还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并强调指出,科学已经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科学划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凡是能够用数据化表述的学科才称之为科学,而不能用数据化表述的学科就不是科学,看来,能否被数据化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水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地质学和矿床学遭遇了空前的危机。按照我们的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物理学将远超地质学,空间科学将异军突起,而在地质学领域内地球化学一花独放的局面还将维系很长一段时间。文中最后还探讨了今后找矿靠什么的问题,认为物化探和钻探测试技术的进步非常重要,同时,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十余年找矿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江西钨锡成矿区(带)时空演化规律, 建立了江南和南岭2条钨锡多金属成矿带, 进而划分9条成矿亚带和15个矿集区; 厘定了包括江南地块与燕山期Ⅰ型中酸-弱酸性斑岩有关的铜钨金钼矿床成矿系列等共3个成矿系列、与燕山晚期S1型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银矿床成矿亚系列等6个成矿亚系列和朱溪式等15个矿床式; 总结了3个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及成矿规律, 剖析了朱溪、大湖塘、东坪、松树岗等找矿重大突破典型案例; 提出了“异常指方向、标志定靶区、主攻新类型”的“面上选点”找矿预测及勘查思路, 研发了“脉面层体”就矿找矿法的“点上突破”朱溪式“关键控矿要素识别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元素示踪+地球物理三维反演+钻探”等快速、精准、高效探测技术组合的找矿方法, 对江西钨锡矿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分析, 并提出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08.
The degree and scale of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re growing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before an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led to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This paper took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of the Xiong’an New Area as the study area, and used the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software (GMS)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under the point, line, and surface development modes. The m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would lead to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cone of depression in the aquifer. The groundwater level on the upstream face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would rise, while the water level on the downstream face would drop. The “line” concurrent development has the least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and the maximum rise of water level on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is expected to be approximately 3.05 m. The “surface” development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and the maximum rise of water level is expected to be 7.17 m.  相似文献   
109.
结合我国地下新型能源勘探工作的重大需求,开展了“5000 m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5000 m多功能交流变频电动钻机、多参数孔底自动监测装置、高温环保泥浆及泥浆性能自动测量装置、取心和无心钻进不提钻互换钻具等系列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新型能源深部钻探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0.
页岩气、致密油气、深井超深井油气和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对钻井工具与仪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外钻井工具与仪器的新进展,钻井工具包括高效破岩钻头(Aegis铠装合金钻头、Crush&Shear?混合式钻头、智能自适应钻头、StrataBlade*凹面金刚石元件钻头和HyperBlade*双曲面金刚石元件钻头)、辅助破岩工具(Navi-Drill DuraMax井下马达、NitroForce?高性能螺杆和耐温300 ℃螺杆钻具)和循环短节(iCWD智能循环短节、iDisc智能循环和丢手工具、MOCS G2循环短节和JetStream?RFID循环短节),而钻井仪器包括旋转导向工具(Lucida高端旋转导向系统、RST旋转导向系统、VectorEDGE旋转导向系统、HALO高性能旋转导向系统和NeoSteer@bit导向系统)和随钻测量仪器(TruLink*高分辨率动态MWD、IriSphere*随钻前视LWD、HEX200℃高温LWD和QuestTM随钻陀螺测斜仪)。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钻井工具与仪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最后指出我国应尽快完成核心钻井工具与仪器的国产化,继续加大低成本替代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